來源:網(wǎng)絡資源 2024-07-18 23:24:14
王充曾有一句話:“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千里冰封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,往往不是以“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”的夸張之速形成,日復一日的寒冷、悄無聲息的滲透,才有了“狐裘不暖錦衾薄”的大寒。同樣,成功難以一蹴而就,而需厚積薄發(fā)。
然而在現(xiàn)實中,我們看到有些人的成功十分迅速,因此不少人對厚積薄發(fā)不以為意,寤寐而思,一炮走紅,一夜成名。殊不知,短時間鑄起的繁華之下,也許是因?qū)嵙Ω焕味Н彴倏,如此繁榮,卻稍受沖擊便搖搖欲墜、不堪一擊,不過是一具空殼,曇花一現(xiàn)罷了。
厚積薄發(fā)可以夯實一個人實力的根基,補齊能力上掌握欠佳的疏漏。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,每日苦練書法,寫盡八缸水,重重復復地練習正是為了使自己對筆法的掌握日漸成熟,將筆畫中有瑕疵以及運筆上的些許毛病改掉,最終,煉就了“入木三分”的蒼勁筆力、僅在兒子作品上添加一點卻能被妻子認出的獨到神韻,以及流傳千古、永恒不朽的書法名作《蘭亭序》。每一天、每一點的積累也許渺小,但經(jīng)過時間的沉淀,便可有超凡的力量。
厚積薄發(fā)可以鑄就恒久的、不凡的輝煌。自2009年起,中國開啟了自主研發(fā)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征程。大橋建設的許多基礎(chǔ)組成在世界上甚至尚為空白,但是,中國工程師和技術(shù)人員并不畏縮,大到一項新技術(shù)的研發(fā),小到一顆螺絲釘?shù)陌惭b,全力以赴,一絲不茍,人工島、海底沉管隧道………無數(shù)新技術(shù)成為專利,成為世界首創(chuàng)。中國工程人員憑著厚積薄發(fā)的意志,歷時九年,筑造了名列“世界七大奇跡”之中的港珠澳大橋。大橋使用年限有限,可它凝聚的中國精神、中國自信卻永存于中國人民心間。
厚積薄發(fā)還可以培養(yǎng)一個人專注、執(zhí)著的品格。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過程中,因長期身處藥物氣味彌漫的工作環(huán)境而健康嚴重受損,可她毫無放棄之意,潛心鉆研,一次次的實驗使她距成功進了一步又一步,最終青蒿素的成功研制、諾貝爾獎的獲得,為她的奉獻和厚積薄發(fā)發(fā)出了肯定的稱贊。
厚積薄發(fā)的過程如同種子生長,付出的努力其實是像種子一樣向土壤中扎根,也許一開始看不出什么成效,卻是為最終的一鳴驚人積累資本。
踏實地努力,一絲不茍地學習,切忌妄想急功近利,只有秉持厚積薄發(fā)的理念,才能讓成功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乃至時代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