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資源 2023-09-11 21:24:31
1、只要朝著陽光,便不會看見陰影。——海倫·凱勒
【背后的故事】
海倫·凱勒在她出生十九個月的時候,因為生病,失去了寶貴的聽力與視力,所以她成了一個又聾、又啞、又盲的重度殘疾兒。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學(xué)習(xí)、生活,可她憑著自已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向病魔挑戰(zhàn),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,進入大學(xué)學(xué)習(xí),并以優(yōu)異成績畢業(yè)。在大學(xué)期間,寫了《我生命的故事》,并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。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,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,帶給他們希望。在海倫·凱勒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之后,她到美國各地,到歐洲、亞洲發(fā)表演說,為盲人、聾啞人籌集資金。二戰(zhàn)期間,又訪問多所醫(yī)院,慰問失明士兵,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。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(yè),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。
【適用主題】不屈意志,熱愛生命,愛與溫暖
2、我并非追求成功,我所追求的是忠誠而已。——特蕾莎修女
【背后的故事】
特蕾莎修女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、病人、孤兒、孤獨者、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;她從12歲起,直到87歲去世,從來不為自己、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。曾經(jīng)有美議員問她:“在印度這個困難重重的地方,你的努力到底會不會成功呢?”特蕾莎答:“議員先生,我并非追求成功,我所追求的是忠誠而已。”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來到印度的時候,正值各傳染病如霍亂和麻風(fēng)病等流行,街頭就像是人間地獄。她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錢買些肥皂和藥品,來到街頭,給病人擦洗、敷藥、喂飯;又把街頭的孩子集中到露天學(xué)校上課,然后又求助市委會的人得到一處房屋,讓瀕死的人在這里平安離去。漸漸地,有人來與她一起,有人給她們捐贈錢物。特蕾莎修女來印度開始她的救助的時候,可以說是一無所有,到她逝世的時候,她給這個世界留下了4000個修會的修女,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,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者。
【適用主題】無私奉獻,忠誠,愛心
3、凡是愚弱的國民,即使體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壯,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。——魯迅
【背后的故事】
1902年,魯迅東渡日本,在東京習(xí)日語。1904年到1906年在日本仙臺學(xué)習(xí)醫(yī)學(xué)。課上,老師放了當(dāng)時的時事影片,畫面是一個任人宰割的中國人,以及四周麻木不仁、樂于看熱鬧的中國人。魯迅先生心痛不已:“凡是愚弱的國民,即使體格如何健全,如何茁壯,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,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。”看來,醫(yī)學(xué)并非一件緊要的事情,如果中國人思想不能覺醒,即使體格如何強壯,還不是被帝國主義者抓去殺頭?還不是只能成為示眾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?沒過多久,魯迅離開仙臺,回到東京,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籌辦文藝雜志,開始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。沒有那一次的放棄,就沒有這位偉大的文學(xué)家,就沒有中華文化的新生命。
【適用主題】取舍,選擇,放棄
4、與周公瑾交,如飲醇醪,不覺自醉。——程普
【背后的故事】
《三國志·吳書·程普傳》老將程普嘗云:“與周公瑾交,如飲醇醪,不覺自醉。”與周瑜交往,如同品飲甘醇的美酒,自己不知不覺地就被感染陶醉了。成語“如飲醇醪”形容一個人心胸寬廣氣量宏大,很值得交往。程普是東吳老將,等到孫權(quán)接位的時候,他已經(jīng)是三朝老臣了。周瑜資歷在他之下,卻深得人心,尤其是孫權(quán)的母親臨死的時候,還特意地要求孫權(quán)以后以兄禮事周瑜。程普越發(fā)地心有不甘,所以每次見到周瑜就故意地羞辱他。但是周瑜不怪不怒,以禮回應(yīng),時間長了程普終于意識到自己如此行為確實不妥,也認識到了周瑜的個人魅力,所以他就和身邊人說:“與周瑜交往,就好比喝一杯美酒,不知不覺之中,就會醉了。”從此與周瑜交好。
【適用主題】寬容,求同存異
5、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蓋有幸而獲選,孰云多而不揚?諸生業(yè)患不能精,無患有司之不明;行患不能成,無患有司之不公。——韓愈
【背后的故事】
韓愈治學(xué)、為人都很優(yōu)秀,然而四次進士試方才及第,三次于吏部求官不得,“三為博士(閑官),冗不見治(閑散沒有可為之機)”,也曾做過縣令、監(jiān)察御史等有可為的官職,或陷于誹謗,或因事牽連,或貶職或罷免,十分不順。“公不見信于人,私不見助于友”,家里邊“冬暖而兒號寒,年豐而妻啼饑”,自己又早衰,三十五歲“頭童齒豁(發(fā)禿齒落)”。一生博學(xué),卻終不被用,情景凄涼,但韓愈卻抱有樂觀的心態(tài),不是局限于對自己行為處境的樂觀,而是對國家大環(huán)境的公理、正道抱有樂觀之心,仍然鼓勵自己的學(xué)生:“占小善者率以錄,名一藝者無不庸。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蓋有幸而獲選,孰云多而不揚?諸生業(yè)患不能精,無患有司之不明;行患不能成,無患有司之不公。”譯文:略微有點兒優(yōu)點的人都會被錄用,以一種技藝見稱的人都不會被拋棄。搜羅人才,加以甄別、教育、培養(yǎng),對他們刮去污垢,磨煉得閃閃發(fā)光。只有德行和才能不夠而僥幸被選拔上來的人,哪里會有德行和才能突出卻沒有被發(fā)現(xiàn)起用的人呢?諸生只須在“業(yè)”和“行”兩方面刻苦努力,便不愁不被錄用,無需擔(dān)憂用人部門的不明不公。“業(yè)”指學(xué)業(yè),讀書、作文都屬于“業(yè)”。“行”指為人行事。
【適用主題】豁達,樂觀
6、無論是主份還是備份,都是航天員的本分,團隊的成功,就是我的成功。——鄧清明
【背后的故事】
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,是實干成就夢想的時代。神舟十五號飛天之際,56歲的鄧清明終于進入飛天名單,他用對夢想近24年的堅守換來了與太空的交會。曾經(jīng)年少愛追夢,一追便是24年,即使多次與夢想擦肩,依舊堅持不放棄。有夢想誰都了不起,有夢想且孜孜不倦追求的人,更加了不起!也應(yīng)了那句話,“有志者,事竟成;苦心人,天不負”!獨行者速,眾行者遠。鄧清明雖然3次被任命為備份航天員,但他并沒有抱怨與放棄,而是秉持著航天人的團結(jié)精神,一次次在地面陪著太空中的戰(zhàn)友走完了全部程序,直到他們安全歸航,用他的話說即是“無論是主份還是備份,都是航天員的本分,團隊的成功,就是我的成功”。在鄧清明的身上,讓我們看到了航天人的團結(jié)與付出。
【適用主題】堅持奮斗,腳踏實地,團結(jié)與付出
7、我知道你們中的很多人也會有類似的故事。你覺得很多人都在改變世界,然而他們并沒有,而你會。——扎克伯格
【背后的故事】
2017年扎克伯格在哈佛畢業(yè)典禮上回憶自己當(dāng)年在小宿舍中創(chuàng)造Facebook的那晚,他說自己很開心能把哈佛的社群連接起來。他說自己也想到了有一天會有人把整個世界都連接起來。但是他不覺得那個連接世界的是他自己,因為當(dāng)時他還只是大學(xué)生,對此還并不了解。而很多大型技術(shù)公司在這方面都有優(yōu)勢資源,一定是其中的某個大公司會做到這一點。他說:“我知道你們中的很多人也會有類似的故事。你覺得很多人都在改變世界,然而他們并沒有,而你會。”
【適用主題】夢想,相信自己
8、吾生平之長進,全在受挫受辱之時。——曾國藩
【背后的故事】
曾國藩九弟曾國荃因得罪寵臣被慈禧多次斥責(zé),壓力很大,甚至萌生退意,為了開導(dǎo)弟弟,曾國藩細數(shù)自己人生四塹(四次較為嚴重的坎坷受挫之事,或因當(dāng)時才學(xué)尚淺,或因戰(zhàn)敗,事發(fā)時曾國藩失意狼狽自不必提,甚至遭人冷眼、鄙夷,“被人指摘稱快”)。并且在信中勸弟弟“從此反求諸己,切實做去,安知大塹之后無大伸之日耶?”“諺云吃一塹長一智,吾生平長進,全在受挫受辱之時。務(wù)須咬牙厲志,蓄其氣而長其智,切不可苶(疲倦)然自餒也。”
【適用主題】挫折,逆境
9、專心篤學(xué),三年不窺園。——蘇曼殊《焚劍記》
【背后的故事】
一代儒學(xué)大師董仲舒,提出了天人感應(yīng)、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。自幼天資聰穎,少年時酷愛學(xué)習(xí),讀起書來常常廢寢忘食。其父董太公擔(dān)心他讀書太過沉溺,特意差人修筑一個后花園準備讓他來休閑之用。第一年花園開始動工,里面陽光明媚,姐姐多次邀請董仲舒到園中玩。他手捧竹簡,只是搖頭,繼續(xù)看竹簡,學(xué)孔子的《春秋》,背先生布置的詩經(jīng)。第二年,小花園建起了假山。鄰居、親戚的孩子紛紛爬到假山上玩。小伙伴們叫他,他動也不動低著頭,在竹簡上刻寫詩文,頭都顧不上抬一抬。第三年,后花園建成了。親戚朋友攜兒帶女前來觀看,都夸董家花園建得精致。父母叫仲舒去玩,他只是點點頭,仍埋頭學(xué)習(xí)。中秋節(jié)晚上,董仲舒全家在花園中邊吃月餅邊賞月,可就是不見董仲舒的蹤影。原來董仲舒趁家人在賞月之機,又找先生研討詩文去了。
【適用主題】讀書,專注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